2011年10月19日 星期三

中國壹架戰機墜毀 竟然引起歐洲壹片沸騰

中國壹架戰機墜毀 竟然引起歐洲壹片沸騰(博訊北京時間2011年10月18日 轉載)
   
    來源:中國軍情網 
   
      “飛豹”在墜毀前處于“失速”狀態。“失速”是指飛機在飛行中由于迎角超出正常範圍,造成機翼失去升力。對于高速運動的戰機,在200米高度失去升力是非常危險的。
      當時“飛豹”正要攻擊地面目標,情況可能有幾種:壹種是做俯沖准備發射火箭彈等彈藥,但俯沖角度大、速度過快,造成飛機失控墜毀;另壹種情況是飛機下降到壹定高度准備做投彈動作,此時飛行員突然發現高度過低,于是急于拉起,飛機猛擡到壹定角度後機翼上方氣流異常,升力不足,從而墜毀;還有壹種可能也不可忽視,就是近地異常氣流造成飛機出現異常姿態,或者有異物撞擊飛機或被吸入發動機進氣口等,都可能造成飛機出現事故。
     
      814號飛豹戰鬥轟炸機墜毀前飛行表演的圖片。
      歐美媒體熱議飛豹墜毀原因
      2009年的墜機事故中,最令人感到悲痛的,是兩位飛行員不幸犧牲。飛豹戰機具有良好的座椅彈射功能,那爲何飛行員沒有及時逃生呢?歐美媒體對此進行了點評:
      歐洲的《航空飛行》在線雜志稱“飛豹”座艙是串列雙座結構,前座飛行員負責操縱飛機,後座飛行員負責領航和操縱武器。俄方猜測飛行員操作失誤造成飛機墜毀,但這只是猜測。造成飛機高度和角度不正常、飛機失控的原因可能是多種多樣的,既有可能是兩人配合不當,操作疏忽,也有可能是飛機儀表的顯示造成飛行員誤判。
      但無論如何,當飛機失控時,機上人員應該是能感覺得到的。此時,飛行員可以選擇棄機跳傘。飛豹戰機座艙裏裝有2台HTY—2C型零-零雙座指令程序彈射座椅,按理論設計這種座椅可以在零高度彈射,通過座椅內的火箭將飛行員彈射到壹定高度,然後由飛行員打開降落傘實現平安落地。
      美國《大衆科學》雜志則稱,但飛行員沒有選擇棄機跳傘,說明在最後時刻他們想設法挽救飛機,只是200米下降高度留給飛機校正姿態、恢複控制的時間太少,飛行員沒有來得及補救。
      有分析指出,“飛豹”的意外墜毀讓人沈痛,但這並不能說明飛豹戰機的性能存在問題。戰機與民航飛機不同,演習與訓練往往需要做高難度、高風險動作,這對飛機機體和飛行員都是嚴酷考驗。因此,各國空軍越是注重從難從嚴實戰訓練,發生事故的情況也就越多。比如,2008年美國空軍事故高發時期,F-15、F- 22、B-2紛紛發生墜毀事故,F-15甚至壹度全面停飛。
      飛豹曾榮獲國家科技進步特等獎
      資料顯示,飛豹戰機是中國首次自主研發的雙座雙發超音速全天候殲擊轟炸機,填補了中國殲擊轟炸機機型的空白,榮獲國家科技進步特等獎。制造商爲西安飛機工業(集團)有限責任公司。
      “飛豹”最大外挂重量6500公斤,最大飛行速度爲音速1.7倍,作戰半徑1650公裏,在國産戰機中首次實現了機載設備自動化。它主要擔負戰役縱深攻擊、海上和地面目標攻擊等作戰任務,可挂載多種精確制導武器和非制導武器,實施“敵”防區外遠程精確打擊。
      中國自1973年就開始研究飛豹戰機。在1998年11月的珠海航展上,“飛豹”首次公開亮相,引起國內外媒體高度關注。
      2007年8月,在俄羅斯車裏雅賓斯克訓練場舉行的“和平使命-2007聯合軍演”中,擔任空中突擊任務的飛豹戰機出色完成了各項飛行、投彈任務。
      國慶60周年閱兵式上,15架“飛豹”以3個雁形編隊,米秒不差飛過天安門上空,出色完成了大機群空中表演,受到世人贊譽。
      發動機和航電火控系統全部國産
      去年5月,飛豹戰機航電副總設計師陳骊醒披露了軍工科研人員攻克技術難關,爲“飛豹”研制出國際領先的航空電子設備的內情。這再次證明了飛豹極高的國産化水平——綜合航電火控系統總體技術水平要達到或超過國外第三代戰機的技術水平。
      “飛豹”的總體設計雖不算前衛,卻堪稱解放軍主力戰機中對國外零配件依賴最小者,這壹先天優勢令其易于改進升級,部署和出口也具備更高的靈活性。
      正由于綜合航電火控系統的成功研制,飛豹戰機多次在各種模式和複雜環境下的高強度對抗演練中創造了導彈實射命中率100﹪的好成績,被廣大官兵稱贊爲“最好用的飛機”。
      分析認爲,“飛豹”是中國主力軍機中受外界影響最小的型號。特別是在動力系統方面,總設計師陳壹堅、試飛員徐勇淩等人曾多次對媒體表示,“飛豹”使用的 WS-9“秦嶺”發動機是中國最早能夠獨立生産的大推力發動機。雖然系基于上世紀70年代的技術,但相比設計複雜的俄制AL-31發動機,WS-9的成本更低,實用程度更高。
      由于擁有完全自主知識産權,設計單位對“飛豹”的全部性能參數都了如指掌,爲後續升級提供了便利。上世紀90年代,中國自俄羅斯引進蘇-27戰機時,俄方曾對該機的部署地區做了限制。“飛豹”作爲國産型號,自然不會面臨這方面的問題。
      總體戰鬥力不遜蘇-30
      就飛豹戰機的可靠性與實用性,常對中國新型武器說三道四的加拿大《漢和防務評論》也表示肯定。去年6月出版的《漢和》說,發展中國家的空軍不壹定非要好高骛遠地追求先進多用途戰機,掌握自己能夠熟練運用的成熟機型才是正確之路。對中國空軍而言,“飛豹”正是這樣的理想選擇。同時,中國海軍航空兵也在持續換裝該機。
      綜合媒體披露的情況,“飛豹”確實是壹款適合中國國情的戰機。按照《漢和》的說法,它的對地、對海攻擊能力相當全面,多功能火控雷達、電傳操縱系統、地形跟蹤系統應有盡有。不僅如此,與“飛豹”搭配的精確制導武器也實現了全面國産,如KD-88電視制導導彈、“雷霆”激光制導炸彈、YJ-91反輻射導彈等。考慮到其近7噸的載彈量和超過1000公裏的作戰半徑,“飛豹”的總體戰鬥力並不遜于從俄羅斯進口的蘇-30。
      《漢和》稱,“飛豹”是中國目前惟壹能夠立刻推向國際市場的多用途重型戰機。至于殲-10和殲-11,短期內尚無法爭取大量訂單,制約因素主要是二者的俄制發動機。 _(網文轉載) (博訊 boxun.com)
14168941505
http://boxun.com/news/gb/army/2011/10/201110181505.shtml
 
 
中国一架战机坠毁 竟然引起欧洲一片沸腾
(博讯北京时间2011年10月18日 转载)
   
    来源:中国军情网 
   
      “飞豹”在坠毁前处于“失速”状态。“失速”是指飞机在飞行中由于迎角超出正常范围,造成机翼失去升力。对于高速运动的战机,在200米高度失去升力是非常危险的。
      当时“飞豹”正要攻击地面目标,情况可能有几种:一种是做俯冲准备发射火箭弹等弹药,但俯冲角度大、速度过快,造成飞机失控坠毁;另一种情况是飞机下降到一定高度准备做投弹动作,此时飞行员突然发现高度过低,于是急于拉起,飞机猛抬到一定角度后机翼上方气流异常,升力不足,从而坠毁;还有一种可能也不可忽视,就是近地异常气流造成飞机出现异常姿态,或者有异物撞击飞机或被吸入发动机进气口等,都可能造成飞机出现事故。
    
中国一架战机坠毁 竟然引起欧洲一片沸腾

      814号飞豹战斗轰炸机坠毁前飞行表演的图片。
      欧美媒体热议飞豹坠毁原因
      2009年的坠机事故中,最令人感到悲痛的,是两位飞行员不幸牺牲。飞豹战机具有良好的座椅弹射功能,那为何飞行员没有及时逃生呢?欧美媒体对此进行了点评:
      欧洲的《航空飞行》在线杂志称“飞豹”座舱是串列双座结构,前座飞行员负责操纵飞机,后座飞行员负责领航和操纵武器。俄方猜测飞行员操作失误造成飞机坠毁,但这只是猜测。造成飞机高度和角度不正常、飞机失控的原因可能是多种多样的,既有可能是两人配合不当,操作疏忽,也有可能是飞机仪表的显示造成飞行员误判。
      但无论如何,当飞机失控时,机上人员应该是能感觉得到的。此时,飞行员可以选择弃机跳伞。飞豹战机座舱里装有2台HTY—2C型零-零双座指令程序弹射座椅,按理论设计这种座椅可以在零高度弹射,通过座椅内的火箭将飞行员弹射到一定高度,然后由飞行员打开降落伞实现平安落地。
      美国《大众科学》杂志则称,但飞行员没有选择弃机跳伞,说明在最后时刻他们想设法挽救飞机,只是200米下降高度留给飞机校正姿态、恢复控制的时间太少,飞行员没有来得及补救。
      有分析指出,“飞豹”的意外坠毁让人沉痛,但这并不能说明飞豹战机的性能存在问题。战机与民航飞机不同,演习与训练往往需要做高难度、高风险动作,这对飞机机体和飞行员都是严酷考验。因此,各国空军越是注重从难从严实战训练,发生事故的情况也就越多。比如,2008年美国空军事故高发时期,F-15、F- 22、B-2纷纷发生坠毁事故,F-15甚至一度全面停飞。
      飞豹曾荣获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
      资料显示,飞豹战机是中国首次自主研发的双座双发超音速全天候歼击轰炸机,填补了中国歼击轰炸机机型的空白,荣获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制造商为西安飞机工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飞豹”最大外挂重量6500公斤,最大飞行速度为音速1.7倍,作战半径1650公里,在国产战机中首次实现了机载设备自动化。它主要担负战役纵深攻击、海上和地面目标攻击等作战任务,可挂载多种精确制导武器和非制导武器,实施“敌”防区外远程精确打击。
      中国自1973年就开始研究飞豹战机。在1998年11月的珠海航展上,“飞豹”首次公开亮相,引起国内外媒体高度关注。
      2007年8月,在俄罗斯车里雅宾斯克训练场举行的“和平使命-2007联合军演”中,担任空中突击任务的飞豹战机出色完成了各项飞行、投弹任务。
      国庆60周年阅兵式上,15架“飞豹”以3个雁形编队,米秒不差飞过天安门上空,出色完成了大机群空中表演,受到世人赞誉。
      发动机和航电火控系统全部国产
      去年5月,飞豹战机航电副总设计师陈骊醒披露了军工科研人员攻克技术难关,为“飞豹”研制出国际领先的航空电子设备的内情。这再次证明了飞豹极高的国产化水平——综合航电火控系统总体技术水平要达到或超过国外第三代战机的技术水平。
      “飞豹”的总体设计虽不算前卫,却堪称解放军主力战机中对国外零配件依赖最小者,这一先天优势令其易于改进升级,部署和出口也具备更高的灵活性。
      正由于综合航电火控系统的成功研制,飞豹战机多次在各种模式和复杂环境下的高强度对抗演练中创造了导弹实射命中率100﹪的好成绩,被广大官兵称赞为“最好用的飞机”。
      分析认为,“飞豹”是中国主力军机中受外界影响最小的型号。特别是在动力系统方面,总设计师陈一坚、试飞员徐勇凌等人曾多次对媒体表示,“飞豹”使用的 WS-9“秦岭”发动机是中国最早能够独立生产的大推力发动机。虽然系基于上世纪70年代的技术,但相比设计复杂的俄制AL-31发动机,WS-9的成本更低,实用程度更高。
      由于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设计单位对“飞豹”的全部性能参数都了如指掌,为后续升级提供了便利。上世纪90年代,中国自俄罗斯引进苏-27战机时,俄方曾对该机的部署地区做了限制。“飞豹”作为国产型号,自然不会面临这方面的问题。
      总体战斗力不逊苏-30
      就飞豹战机的可靠性与实用性,常对中国新型武器说三道四的加拿大《汉和防务评论》也表示肯定。去年6月出版的《汉和》说,发展中国家的空军不一定非要好高骛远地追求先进多用途战机,掌握自己能够熟练运用的成熟机型才是正确之路。对中国空军而言,“飞豹”正是这样的理想选择。同时,中国海军航空兵也在持续换装该机。
      综合媒体披露的情况,“飞豹”确实是一款适合中国国情的战机。按照《汉和》的说法,它的对地、对海攻击能力相当全面,多功能火控雷达、电传操纵系统、地形跟踪系统应有尽有。不仅如此,与“飞豹”搭配的精确制导武器也实现了全面国产,如KD-88电视制导导弹、“雷霆”激光制导炸弹、YJ-91反辐射导弹等。考虑到其近7吨的载弹量和超过1000公里的作战半径,“飞豹”的总体战斗力并不逊于从俄罗斯进口的苏-30。
      《汉和》称,“飞豹”是中国目前惟一能够立刻推向国际市场的多用途重型战机。至于歼-10和歼-11,短期内尚无法争取大量订单,制约因素主要是二者的俄制发动机。 _(网文转载) (博讯 boxun.com)
14168941505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